武汉战“疫”记:方舱医院休舱 为全球抗疫提供新思路
医药网3月11日讯 10日下午,随着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批痊愈患者,武汉方舱医院均已休舱。作为破解患者收治难的关键一招,方舱医院从紧急抢建到“关门大吉”,成功达成使命。那么,运行不到40天的方舱医院留下了什么启示?又该如何挖掘它在未来的可能意义?
破解收治难的关键一招
2月3日着手建设,5日晚首批方舱医院已陆续收治病人。“神速”的背后对应着患者收治难的尖锐矛盾。彼时,新冠肺炎患者就医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但武汉市医疗资源远不能满足床位需求,大量确诊和疑似病人未能入院得到救治,“堰塞湖”高悬。方舱医院应运而生。
方舱医院非“至善之策”,乃“现实之策”。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是修建方舱医院的主要倡导者。他认为,此举让患者得到医疗照顾,也能与家庭和社会隔离开,是解决大量患者在社会上造成传染的关键举措。
为此,武汉先后建成16家方舱医院,患者收治力度大大加快,据统计,武汉每4位患者就有1人是在方舱医院治疗。2月27日,医院出现“床等人”现象,“一床难求”局面自此彻底扭转。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2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方舱医院的建设,在防与治两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项非常关键、意义重大的举措。
全力救治生命之舱
方舱医院虽然属于机动医疗场所,但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功能一应俱全。
在经历过早期磨合阶段后,方舱医院医护配备、工作流程、后勤保障等逐渐捋顺,步入正轨。在这里,医护24小时轮班监护,患者可得到专业指导和标准化治疗。患者转院流程也很顺畅。根据治疗过程中的病情演进情况,当患者的症状符合一定的标准,即将送往定点医院接受救治。治愈者则可就地检测,符合标准即可出院。
除药物治疗外还有心理疏导,“总是安慰”是这里医护人员角色的真实写照。医护带领患者唱歌、跳广场舞、打八段锦还有抚慰人心的“心灵广播”等是方舱医院的别样风景。
据了解,方舱医院建成后,先后有12000多名患者接受治疗,有效降低了轻症向重症的转化率。马晓伟2月28日称,方舱医院做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患者零回头,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医学救援创举为全球抗疫提供新思路
方舱医院的大规模使用,是人类抗击传染病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其现实意义和未来可能的价值值得深入挖掘研究。
王辰认为,方舱医院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应急体系设计带来借鉴意义。他还建议,在制定有关建筑标准时,如针对大型的会展中心、体育馆、库房、厂房等,应考虑在建造时便于改造成方舱医院,留出接口和相应空间。
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上升之势已得到遏制,但许多国家却仍处于疫情暴发之中。通过方舱医院及时隔离病人、救治、监护轻症患者的思路,相信也会为其他国家防控疫情提供有益的借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在实地考察武汉方舱医院后亦表示,将把方舱医院介绍给其他国家。
而在疫情严重的韩国,政府已征用公共设施,为中轻症患者提供集中隔离治疗,其中大邱第一生活治疗中心已于3月2日开始运转。方舱医院这座“生命之舱”相信将为全世界更多人提供庇护。(完)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相关报道
-
- 硬核战“疫”!碧水源为武汉方舱医院提供水处理支持(2020-03-05)
- 武汉开放床位最多方舱医院累计出院破千人(2020-03-02)
- 治病也治心!武汉首个中医方舱医院首批患者出院(2020-02-27)
- 武汉床位数量最多的“方舱医院”完成改造(2020-02-21)
- 武汉方舱医院增至12家 计划启用床位超两万张(2020-02-20)
- 湖北:医护人员在方舱医院工作不得长于一个月(2020-02-19)
- 国为医药莫西沙星再战方舱医院(2020-02-18)
- 武汉已启用7座方舱医院 定点医疗机构超过40家(2020-02-13)
- 武昌方舱医院首批患者治愈出院(2020-02-12)
- 首批方舱医院正式启用(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2020-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