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中医药事业为何能频频“出圈”?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随着八段锦健康养生操舒缓音律的响起,河南省南阳市唐河体育文化广场内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引来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9月26日晚,该县30余名中医专家通过针灸、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手段,在“中医药文化夜市”上,免费为当地居民提供零距离体验中医药服务。
“中药香”代替“烤串香”,南阳将中医服务与居民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便民惠民的“香饽饽”。
记者了解到,该活动自6月下旬启动以来,目前已在南阳各地全面铺开,这也是南阳市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打造民间“信中医、爱中医”文化氛围的一项最新举措。
除了“中医药文化夜市”,今年5月,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还印发《南阳市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首批在唐河县、卧龙区、西峡县、淅川县4个县(区)开展试点后,已在全市全面推进,目前签约人数已近400万人,计划到2022年年底实现全市常住人口签约覆盖90%以上。
“中医是个宝,传承创新不可少。”唐河县中医药发展局局长李书平说,签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慢病管理优势,做好居民中医药基本健康服务管理,使重点人群人人享有“中医药保健师”。
在唐河县医共体总医院桐寨铺分院,前来就诊的村民络绎不绝。诊疗室内,不但有传统的拔罐、针灸等传统中医理疗,还有现代化的艾草熏蒸设备。另外,“经方云网络服务平台”也正在发挥效用,通过这个平台,附近村民不用进城就可以享受专家远程会诊服务。
作为医圣故里,近年来,南阳在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一直在积极探索。
26日当天,2022年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名医故里暨第十届仲景论坛、第五届艾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张仲景故里、华佗故里、孙思邈故里、李时珍故里四地签署合作联盟,张伯礼、王琦、石学敏等众多中医药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这也让南阳再次成为焦点。
在参会嘉宾看来,无论是“中医药文化夜市”还是“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都是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出圈”的具体表现。
为何南阳的中医药事业能频频“出圈”?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仲景文化源源流长。我们以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为抓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着力提升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局长崔书克说。
据了解,南阳历史上盛产天然药物2436种,其中拥有以“八大宛药”为代表的道地名优药材30余种,是全国著名的艾草之乡、辛夷之乡、山茱萸之乡,这些都为南阳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记者在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看到,艾条、艾枕、艾灸贴、艾香皂……各式各样的艾草制品琳琅满目。
据该公司总经理查洪付介绍,使用艾制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他们公司目前生产的艾草制品品种非常多,不但在国内畅销,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侨华人较多的国家也非常受欢迎。
如今,在南阳,像药益宝这样的艾草制品加工企业还有很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阳已经把中医药产业链作为21个重点产业链群之一,推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该产业年产值已达300亿元。其中,仅艾草种植面积近30万亩,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0%以上,年产值达110亿元,已经成了全国最大的艾草种植基地和艾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医药服务必将成为连接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民心之路和世界人民的共享之路。”崔书克说,如今,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已成国际交流合作特色名片,南阳将以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为带动,在国际交流合作上实现新突破,推进南阳中医药走向世界。(完)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相关报道
-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招标公告(2022-09-28)
- 十年来我国中医药科研创新取得重要进展(2022-09-26)
- 守正创新,中医药“走出去”步入快车道(2022-09-26)
- 我国将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2022-09-23)
- “药都”江西樟树中医药全产业链营收达1081亿元(2022-09-23)
-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流式细胞仪谈判公告(2022-09-22)
- 关于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的通知(2022-09-22)
- 药店最想知道的中医药数据,都在这里了(2022-09-16)
- 北京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推进与养老、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2022-09-15)
- 连花清瘟走出中医药出海“加速度”(2022-0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