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台十大举措支持中药材产业 促豫药“走出去”
河南作为中药材生产大省,如何实现产业发展由多到精、由大到强?河南官方29日出台十大举措支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参与“一 带 一 路”建设,促进豫产道地药材和“豫药”产品“走出去”。
河南出台的《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从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彰显道地药材优势;加强资源保护利用,建设良种繁育体系;推行绿色规范生产,源头把控药材品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牵引动能等十方面着手,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中药材强省建设。
在发展目标上,《意见》提出,到2025年,河南全省中药材生产供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绿色发展水平、质量效益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600万亩,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产值达到600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3000亿元,基本形成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国领先。到2030年,力争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700万亩,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产值达到700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5000亿元,形成更加完善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
其中,艾、山药、地黄、连翘、金银花、牛至、丹参、夏枯草、杜仲、山茱萸“十大豫药”种植面积、种植和初加工产值达到全国第一。到2035年,河南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领跑全国,成为全国重要的大宗中药材生产供应中心、创新研发中心、加工制造中心、物流贸易中心,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建成中药材强省。
在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方面,积极推动丹参、山药等优势大宗道地中药材品种上市并开展期货交易。加强中药材执法体系建设,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支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参与“一 带 一 路”建设,促进豫产道地药材和“豫药”产品“走出去”。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相关报道
-
- 抗流感类中药材行情波动,后市何去何从?(2022-12-06)
- 广西出台意见规范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加工(2022-11-21)
- 第三届三峡药博会签约38.5亿元 推介库区道地中药材(2022-11-01)
- 中药材大目录扩容在即 华润、江中等加码入局(2022-10-20)
- 中药材规模化种植 助力富民增收 推动乡村振兴(2022-10-20)
- 公开征集山西省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指导原则(2022-10-18)
- 山东省产地趁鲜切制加工中药材第二批品种目录(2022-10-18)
- 黑龙江省规范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指导意见(2022-10-12)
- 新疆伊犁州各地中药材迎来了一年的收获期(2022-10-11)
- 甘肃贯彻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2-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