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研人员的最新发现有望推动帕金森病早期精准诊断
通过研究开发帕金森病的PET分子影像学标志物,不仅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为研发相关治疗药物找到了可靠的评估指标。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研团队关于这一成果的相关研究论文。
据科研团队成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特聘教授叶克强介绍,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运动迟缓、睡眠障碍、感觉障碍等症状,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患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当前对这一疾病,仅能对症治疗,而无法延缓疾病进展。
“如何对帕金森病进行早期诊断,采取合理措施推迟甚至预防其发生发展,一直是困扰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叶克强说。
“帕金森病的病理特征是,神经元内的α-突触核蛋白聚集形成路易小体。但临床上一直缺乏针对路易小体的示踪剂,导致当前诊断帕金森病主要是依靠临床症状,而缺乏客观的生物标志物依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精神医院教授张振涛说,多数患者在临床诊断时神经损伤已经到了严重程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张振涛说,团队经过层层筛选和验证,最终找到了特异性结合路易小体的示踪剂,研究开发了一种对路易小体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相关报道
-
- 国产药加速入局帕金森病市场 进口药占比半年降4%(2021-11-24)
- 红日药业将拿下最畅销的抗帕金森病药 冲击超25亿市场(2021-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