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病原体可致儿童呼吸道传染病 家长如何区别对待?
目前北方地区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呈现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时,家长如何正确处理?怎样区分是哪种病原体感染?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医师秦强表示,支原体感染一般多见于学龄期的儿童,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早期症状表现为高热和刺激性干咳,而流感的早期症状是突然高热,往往伴有全身症状,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会出现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不太会表达,通常表现为精神状态与以往不同,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需要引起家长关注。
秦强说,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是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但这些病毒感染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以观察病情变化和对症治疗为主。“腺病毒有很多种分型,其中只有部分型别感染才可能在2岁以下的儿童中引起比较重的腺病毒肺炎,表现为持续高热,经过一般治疗往往没有缓解,同时伴有呼吸系统明显改变,出现呼吸费力、明显咳嗽喘息等,甚至出现精神方面的改变,家长要引起重视。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儿童检测出腺病毒阳性,如果没有明显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以在家对症处理。”
而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一般来说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只要科学护理、对症用药、适当多喝水就能安然度过感染阶段。只有少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当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才可能引起一些比较重的感染,情况比较少见,需要临床医生鉴别诊断。
专家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毒病原之一,感染后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可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声哑、低烧等症状。大多数患儿症状会在1至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发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大多数感染者可完全康复,但感染后不能产生永久免疫。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相关报道
-
- 北京发布支原体肺炎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社会面防控措施(2023-11-09)
- 四川中医药管理局公布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处方(2020-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