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起医疗美容违法犯罪案例曝光
据“北京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27日消息,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市税务局、市网信办、市中医局、市药监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11部门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以来,持续加大对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现选取部分案例予以集中曝光。
一、张某非法进行医疗美容活动案
房山区卫生监督所接到市民电话举报,反映张某在长阳镇某地非法从事医疗美容活动。经核查,执法人员发现张某在未取得执业许可的情况下,为顾客实施激光去文身术。
房山区卫生监督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2万元。
二、王某非法进行医疗美容活动案
门头沟区卫生监督所接到市民电话举报,反映王某在门头沟某地非法从事医疗美容活动。经核查,执法人员发现王某在未取得执业许可的情况下,为顾客开展注射医疗美容活动。王某已在案发前向顾客退赔了全部费用。
门头沟区卫生监督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没收器械并处罚款6.5万元。
三、北京童仁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发布违法广告案
大兴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对北京童仁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核实,当事人通过多个网络平台上的自有空间发布含有“利用患者形象作证明,与其他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等内容的商业广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大兴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罚款12.2万元。
四、刘某非法行医案
北京市公安局怀柔分局接群众举报,反映刘某非法从事医疗美容活动,经查,刘某多次因非法从事医疗美容活动被行政处罚后,仍非法从事医疗美容活动,涉嫌非法行医罪。
北京市公安局怀柔分局对刘某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五、李某、周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接群众举报,反映从李某、周某处购进61台美容仪器(价值19万元),系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经查,李某、周某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对李某、周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六、何某等3人非法行医案
2019年初至2020年5月间,何某、何某某等2人在未取得执业许可的情况下,购进结肠水疗机,并指使席某某为顾客开展灌肠排毒服务,造成两名被害人直肠穿孔,分别构成九级、十级伤残等级。何某等人先后赔偿被害人数十万元。
怀柔区检察院积极开展行刑衔接工作,加强与区卫生监督部门、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依法提起公诉。最终怀柔区人民法院判决何某、何某某、席某某等3人犯非法行医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八个月(缓刑一年)及罚金刑罚。
七、北京海关查获“以旧顶新”医疗器械
北京海关所属亦庄海关在对申报品名为“美容仪手柄”的货物进行查验时,发现该货物实际为“皮下脂肪厚度探测仪”,具备整机功能,且有明显使用痕迹,属于旧医疗器械,为禁止进口货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海关总署2018年第106号公告等相关规定,北京海关依法实施退运处理。
八、北京海关查获无证美容仪用手具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相关报道
-
-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提示书(2022-11-23)
- 国家卫健委:加大对医疗美容等服务医疗机构抽查力度(2022-06-27)
- 国家卫健委:加大医疗美容、医学检验、近视矫正等服务医疗机构抽查力度(2022-06-23)
- 国家药监局:明确部分医疗美容用产品按照医疗器械管理(2022-03-31)
- 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发布 重点打击九类情形(2021-11-03)
- 市场监管总局征求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意见(2021-08-31)
- 八部门发文明确医疗美容广告属医疗广告 不得虚假宣传(2020-04-29)
